黃柏,作為一種常用清熱中藥,相信很多讀者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然而,之前用過的黃柏,今天還能當作黃柏用嗎?那卻不一定!
傳統的黃柏藥材有兩種來源:一種是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ron chinense Schneld.的乾燥樹皮(川黃柏),另一種是芸香科植物黃檗P. amurense Rupr.的乾燥樹皮(關黃柏)。但翻開2015的中國藥典,你會發現,能作為黃柏一藥使用的來源只剩下川黃柏。原來,二者的主要有效成份如小檗鹼、黃柏鹼等的含量都有明顯的分別,使藥典將其分開列項。
既然藥典更新後,「關黃柏」不能再作黃柏使用(註1),我們就必須把它與川黃柏區分出來。鑑別方法有,一:關黃柏栓皮比川黃柏厚而且有彈性,雖然商家會除去栓皮,但總有一兩片除得不是太乾淨而留下蛛絲馬跡;二:關黃柏顏色較川黃柏淺;三:關黃柏內表面的縱紋較疏及不規則,而川黃柏的縱紋則較細密及較規則。
鑑別同屬植物的難度是很大的,為了讓讀者了解這個難度,我舉一個例子,就好像洋紫荊跟宮粉羊蹄甲,大家可以輕易根據它們花的顏色或者有沒有果實來判斷是哪個品種。但是如果我採下一片葉子,然後問大家這片葉子來源於洋紫荊還是宮粉羊蹄甲,相信能回答的人並不多。以黃柏為例,由於鑑別困難以及傳統以來川黃柏和關黃柏都是可以通用的。因此,直到今天為止,坊間還有不少地方把關黃柏當作黃柏一藥用。
其實,中國藥典每5年更新一次,每次都會有一定的修改,黃柏只是其中一例。《圖經集註衍義本草序例》卷二提到: 「眾醫不識藥,惟聽市人;市人又不辯究,皆委採送之家。傳習造作,真偽好惡、病皆莫測。」這裡不是說中醫不懂中藥,而是說術業有專攻,古人也明確知道中藥的鑑別是一種非常專業和難度高的工作,沒有受過長期正規專業教育的人士是難以勝任的。
所以說,需要與時並進的不單單是藥材,更重要的是中藥專業人員。藥材的資訊是在不斷更新,中藥專業人員其實也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希望政府能加快立法規管香港的中藥專業人員,使中藥能在香港健康地發展,保障市民健康。
註1:「關黃柏」仍可按地區習慣入藥,處方上必須寫上「關黃柏」;若醫師處方寫上「黃柏」,根據藥典的新規定,必須配發「川黃柏」。
內表面及顏色 | 木栓層 | |
川黃柏 | ||
關黃柏 |
圖片來源:楊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