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炙甘草」

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很多市民都會認識,這味中藥常在處方中調和諸藥,能解百毒。名醫家陶弘景處方時經常配伍甘草,故有「十方九草」之說,更將其稱之為「國老」。


某天筆者替家人到藥材鋪配藥,手裏拿著一張含「炙甘草」去到家附近的藥材鋪,掌櫃拿了藥方便開始執藥,突然在藥堆裏放了兩片「生甘草」,我即時向掌櫃查詢:「不知貴店有沒有炙甘草呢?我的藥方指明是用那一種。」掌櫃指著那兩片生甘草回應說:「哦﹗是的,忘記你要的是炙甘草,我即時替你炙。」我環顧四周,哪裡有炙製用的炒鍋和爐具?他是怎樣炙法呢?眼見掌櫃在枱底拿了一瓶燒烤用的蜜糖,用毛筆掃像燒雞翼般將蜜糖塗在生甘草上……我整個人愣住了……

生甘草主要功能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和調和諸藥;而炙甘草主要功能是補脾和胃,益氣复脉。真正的炙甘草,是要用稀釋的蜜糖拌勻潤透,將其炒至乾身,蜜不粘手為準。炮製後藥性由涼轉溫,更重於益氣復脈。

中藥的炮製除了使藥物的性能轉變而適應臨床所需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或降低藥物毒性和緩和副作用,如炒白朮與白朮的功效不同,生川烏和製川烏的毒性相差甚遠。

炮製方法是否準繩,也決定了中藥能否發揮藥效,若用上這種似是而非的「炙甘草」,即使中醫師開出再好的處方,最終都會被這錯誤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