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與拉丁語

還記得讀大學的時期,手執一份標題為「中藥拉丁語」的筆記時,家人好奇地問:「讀中藥同拉丁文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相信讀者們都想知。

中藥自古命名沒有統一系統,中國各省市有不同方言和用字習慣,令中藥出現好多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問題。正所謂「生草藥,噏得就噏。」。根據中華本草,「雞爪蓮」這一名字已是五種中藥的別名了,若沒有一套完整的命名系統,根本不能清楚有關中藥的真正來源。

現時,中藥的動植物品種來源均使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命名系統,以保證中藥來源的專一和準確性。大家只要翻一翻中國藥典(第一部),不難看到中藥來源描述上出現拉丁語,基本以 (植物屬名 + 種加詞 + 命名人) 排列。

例如,2015年版的《中國藥典》收載「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乾燥成熟果實 [Lycium即茄科枸杞屬 + barbarum(異族的) + L. (命名人林柰)]。意思即是,除了寧夏枸杞這品種外,其他新疆枸杞Lycium dasystemum Pojark、雲南枸杞Lycium yunnanense Kuang、中華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等的乾燥成熟果實均不是《中國藥典》規定的「枸杞子」。

倘若醫師處方了枸杞子給你,配藥時必須是寧夏枸杞,不可配發新疆枸杞、雲南枸杞等等。可能,有些醫師習慣使用新疆枸杞,是否就不可使用呢?非也,只要醫師在處方寫清楚新疆枸杞便可,這不單可以避免配發混亂,更清晰處方的內容,保障市民的知情權。

這些近親同屬植物的成熟果實,外表與藥典品非常相似,巿民在購買時應注意區分。如對中藥有任何疑問,請您向你的中醫師或中藥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