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從屎中尋?

近期因本港將開設一間糞便銀行,將所收集得來的健康人糞便從中提取有用的微生物以供醫療用途,引起大眾熱烈討論。中醫臨床上使用糞便類藥材已有悠久歷史,當中的「人中黃」更是與人類糞便有莫大關係。

不少人誤以為人中黃是直接以人糞入藥使用,但其實人中黃是甘草的加工製品,將甘草末置於竹筒內,於人糞坑中浸漬後的製成品。對此品的加工方法,古籍有較詳細之描述及要求。《本草備要》中記載:「納甘草末於竹筒中,緊塞其孔,冬月浸糞缸中。至春取出,懸風處陰乾,取甘草用」。因此,人中黃並不是由人糞直接入藥,而是取用竹筒內的甘草末。

不過由於相關竹筒需置於糞坑的尿液清液層約3個月的時間,因此加工前必須確保竹筒的內壁是否完好。在糞坑取出竹筒後以清水漂2-3星期,每天換水1次,至無臭為度。洗淨外層後陰乾,打開竹筒取出甘草,需檢查有無裂縫導致泄漏,如有則視為不合格品,不得入藥;即使無泄漏者,亦需以鼻嗅之,如有臊味臭味者,亦不合格,不得入藥;以乾燥、不霉者為佳。

現代有人嘗試推斷何以甘草末置於糞坑的竹筒內,會令當中的甘草功效有如此變化。古人以毛竹作盛器,而毛竹內有一層天然半透膜,只允許有小分子有機物及無機鹽等透過,相反大分子蛋白質、細菌等則無法穿過,甾體類激素選擇性地通過半透膜,從而被吸附到竹筒內的甘草末中,而甘草的皂苷成份母環結構與甾體十分相似,增加吸附作用,糞坑環境中經過發酵,使甾體激素在結構、種類,甚至藥效上產生變化,擴大了其治療範圍。

人中黃味甘性寒,入心、胃經,具清熱涼血,瀉火解毒之功效,治傷寒熱病,大熱煩渴,熱毒斑疹,丹毒,瘡瘍。《驗方新編》云:「凡中一切藥毒及一切飲食毒,急用久製人中黃溫水調服。”人中黃亦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如與「人中白」兩藥配伍,兩者均具清熱解毒功效,常治療口瘡、牙齦紅腫疼痛;與石膏、黃連等藥合用,增強清熱瀉火之功。

人中黃因其來源特殊,因此對其加工處理必須注意,使用時應向註冊中醫師或中藥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