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處亞熱帶,原本是氣候濕熱之地,居民一直習慣服用清熱去濕的食物如涼茶、龜苓膏或瓜湯菜湯調理養生。筆者也不例外,以往常食寒涼食物,但經過學習中藥,與醫師朋友交流後了解到現在已時移勢易,冷氣在室內環境包括家中、交通工具、辦公室、商場、餐廳等無處不在,令人們很少能感受濕熱之氣,反而是經常感受寒涼之氣,而香港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室內亦很少有暖氣空調,使人們身處的氣候有如中國北方地區四季皆冬。
有過之而無不及者,乃夏日炎熱之時,在街上走到汗流欲出之時,總有清涼的冷氣在室內守候。正當毛孔開啟準備外散濕熱的汗液的時候,驟然透身涼風貫徹,令寒涼之氣得以乘虛進入毛孔使之閉塞,濕氣與寒熱互結於表,人體壯盛之時無甚大礙,然久而久之陽氣受阻於表亦當受損,陽氣虛則寒與濕自內而生,如此表裡俱寒濕,清熱去濕之法非但無法得到效果,更有可能加重陽氣的負擔使每況愈下,養生的方向反而應效法中國北方地區的居民以祛散寒邪並以温陽去濕方為良策!
藥物與食物同樣有其自然的屬性,寒熱之分,但其性可以通過調配而中和或改變。如凍的食品 (凍飲、雪糕),大部分水果(火龍果、西瓜、山竹等),瓜菜的性質多與涼,故在烹調時可以温性的生薑同煮。薑性温但不會引起熱氣,很適合身處寒濕室內環境的工作的人士四季飲用。購買薑茶濃縮沖劑或自製也可。購買沖劑可應挑選薑味較濃和不太甜的為佳。若自製薑茶應注意以下三點:一. 須去除生薑的皮因其性為涼;二. 將切片的生薑在空鑊中加熱致兩面深黃的過程會令生薑的功效變成温中;三. 在加水同煮的過程必須要加一點紅糖或其他糖,因甜味能幫忙薑茶作用於脾胃。
對於虛寒濕重的人士,服食了性質温熱的食物一般能改善體質,但如果本身脾胃虛弱、寒濕和氣血運行不佳在服食了性質温熱的東西後或會出現熱像如牙肉痛或面上長瘡時,不少人會認為是「熱氣」,但這未必是「真熱」而可能是「鬱熱」,有如一條膠水喉被人用腳踩踏著而導致當中的液體不能正常流動並積聚一些能量,若以清熱之法應付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對於個人的體質,藥物、食物的寒熱屬性應咨詢中醫師或中藥師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