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色藥材—黃芪(2)

黃芪,又名北芪或黃耆。過去產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卜奎)一帶的「卜奎芪」、黑龍江東部寧安(寧古塔)一帶的「寧古塔芪」、內蒙產的「正口芪」統稱為正芪、黑皮芪,為野生品種,其外皮灰黑色,內部深黃,皮鬆肉緊,味甘香,嚼之少渣,豆腥味純,品質優良,被認為品質最高。

山西渾源一帶有野生和栽培兩種,屬白皮芪。野生芪,品質高但產量少;栽培芪,品質相較其他地方栽培的優勝,外表淺黃至土黃,內部鮮黃,皮肉緊貼,味甘香,豆腥味也純。當地選大條皮嫩的用沸水撩過,搓直,以烏青葉煎汁,加青礬、五倍子染黑外皮,傳聞是仿內蒙產的正口芪,稱「沖正芪」,並以原枝粗幼定等級,原枝越粗,其商品等級越高,主銷香港,在香港頗受歡迎,積習為常,視為佳品。

在香港為何稱出現「黑鑫芪」一名呢?在大陸市場和黃芪產區均無聽聞「黑鑫芪」的名稱。傳聞,沖正芪過去區分很細,主要是以加工廠號所標牌號來劃分,出名的名牌貨有“通泰興”、“義清源”、“張鑫記”等,其中以“張鑫記”的黑鑫芪最為出名。久而久之,黑鑫芪成了優質黃芪的代名詞,商家為了顯示出售的黃芪來路正宗和品質優勝,常將其出售的黃芪標榜為黑鑫芪。

黃芪的外皮被染黑加工,難免令人容易聯想到奸商所為,曾有人提出要撥亂反正,將其取締。身為中藥師,固然不能人云亦云,應采取慎重態度,特別是對傳統的中藥炮制和加工方法,未搞清楚其機理和真正用意之前,決不能簡單草率否定。

但經染黑的黃芪為什么會在香港被視為佳品並成為香港的特色藥材之一?正好,有幸從香港一家藥商那里找到一根存放超過十年的染黑北芪標本,作切片探究,可見其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金黃色,味甘香,依然保存鮮明的色澤和甘香味,經驗判斷其質量,甚比當下市售的頂級北芪更優勝。

相傳樟幫老藥工有句炮製要訣:「色澤類藥分黃白,桔梗日曬白上白,芪焙味香色金黃,白曬黃焙要記牢。」提示黃芪加工不能用太陽曬,意思是黃芪見日光會變白,影響其顏色和質量。

歷代本草醫家也都是認為黃芪以內部色黃為佳,因此,推測黃芪在產地加工時染黑外皮,其另一用意是為了避免光照,防止成分流失,其加工目的可能是爲了保持黃芪的顏色和香味。

在香港,商家追求藥材飲片形、色、氣、味俱全,堅持黃芪以手工切片,喜銷上等高檔的大條芪爲特色,這種特色的黃芪片不僅在香港受歡迎,而且還轉口至東南亞、北美、澳州等地區,深受當地華人喜歡,近年大陸來港的遊客增多,類似黃芪的高檔保健藥材也廣受大陸遊客歡迎,可見香港的特色藥材飲片之優勢不容忽視。

 

存放超過十年的染黑黃芪標本切片

市售的黃芪(商品:頂級北芪片)